深秋的南昌,因剑而热,本周末,全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此间拉开战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选手齐聚南昌国际体育中心,将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一较高下,偌大的体育馆内,剑道依次排开,银光闪动,喝彩阵阵,选手们用手中的长剑划出这个初冬最激烈的声响。
清晨七点半,场馆外已人头攒动,小选手们身着国家队同款战服,手提剑包,稚气的脸上透着专注;成年组选手则多了开云kaiyun体育一份沉稳,在热身区做着最后的拉伸,看台上,家长和教练们早早占据“有利地形”,长焦镜头、手机齐上阵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。
“第一次来南昌比赛,场馆条件很棒!”来自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的12岁选手王睿轩说,虽然年纪小,但他学习击剑已有五年,参加过十余场全国比赛。“这次参加花剑U14组,希望能进前八。”

上午九时,开幕式简洁而隆重,国家体育总局自剑中心相关领导、江西省体育局负责人等出席,随后,裁判员、运动员代表庄严宣誓,随着开赛指令响起,各个剑道立刻“剑拔弩张”,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在场馆内回荡。
本次比赛设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根据年龄分为U10、U12、U14、U16、17+以及公开组等多个组别,参赛选手中,最小的仅7岁,最大的已过花甲之年,真正体现了击剑运动在全年龄段的广泛吸引力。
在U10女子花剑的赛场上,小选手们虽然身材不高,但技术动作有模有样,进攻、后退、防守还击……一招一式间尽显平日训练的扎实功底,看台上的家长比选手还要紧张,每当孩子得分,看台上便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。
“学习击剑三年,孩子变化很大。”来自上海的王女士看着场上拼搏的女儿欣慰地说,“不仅身体协调性好了,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专注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。”
成年组的比赛更加激烈,在男子佩剑公开组的比赛中,选手们移动迅速,进攻凶猛,得分往往在电光火石之间,高速对抗中,选手们不仅要拼技术,更要斗智斗勇,观察对手习惯,及时调整战术。
南昌本地的击剑运动虽然起步较晚,但近年来发展迅速,本次比赛,东道主江西代表队派出了百余人参赛。“能够承办这样全国性的击剑赛事,对本地击剑运动发展是极大促进。”南昌市击剑协会会长刘健表示,“在家门口与全国高手过招,是难得的学习机会。”
裁判长李波在场边忙碌地巡视各条剑道,拥有国际级裁判资格的他表示:“近年来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水平逐年提高,许多年轻选手的技术已经接近专业队水平,这种普及与提高的良性循环,正是中国击剑运动发展所需要的。”
比赛不仅考验选手,也是对赛事组织工作的全面检验,组委会在赛事保障上下足功夫,不仅设置了专业的医疗点和康复区,还邀请专业裁判团队执裁,确保比赛公平公正,赛事还采用电子裁判设备,最大限度减少人为误判。
午后阳光透过体育馆高窗洒进场内,剑道上激战正酣,领先者乘胜追击,落后者不甘示弱,每一剑都关乎荣誉与梦想,失利者脱下护面,脸上有遗憾却不见气馁;获胜者举手致意,欣喜中保持谦逊——这正是击剑这项古老运动的魅力所在。
来自广州的刘教练在场边仔细记录着队员的表现:“俱乐部联赛为业余选手提供了很好的竞技平台,通过比赛,孩子们不仅提高技术,更学会如何面对胜负,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。”
随着夜幕降临,首日比赛渐近尾声,工作人员开始整理场地,为明天更加激烈的对决做准备,许多选手和教练并未立即离开,而是围在一起复盘当日比赛,交流技术要点。
明日,各项目将进入淘汰赛阶段,比赛将更加白热化,3000余名剑手将继续在南昌这片热土上,用手中的长剑划出自己的梦想轨迹,用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击剑运动不断向前。

据悉,本次全国赛由中国击剑协会指导,南昌市体育局主办,得到了多家企业的支持,赛事组委会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,所有参赛人员均提供核酸检测证明,确保赛事安全顺利进行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